梵克雅寶的歷史寶藏|咆哮的1920年代到1980年代間的風格演變
裝飾藝術於1910年代受到重視,開始脫離以寫實手法刻劃花卉裝飾的新藝術風格,標誌著優雅新時代的開始。讓我們從咆哮的1920年代開始,在Héritage系列中回顧梵克雅寶自1906年創立以來,如何透過珠寶設計展現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新精神。
Text by OVA Chang;Photo from VAN CLEEF & ARPELS
1920-1930年代
▲Nœud胸針,1922年,鉑金、白K金、縞瑪瑙、鑽石。
▲埃及風手環,1924年,鉑金、藍寶石、紅寶石、祖母綠、縞瑪瑙、鑽石。
▲晚裝手袋繪圖,約1920年。
從Héritage系列1920年代作品可觀察出,當時梵克雅寶受到Art Deco風格與東方文化影響,且珠寶設計也講究搭配當時爵士時代飄逸的無袖禮服,與訂製華服映襯的特色已見雛形。
1930年代期間
▲Wild rose Minaudiére® 百寶匣,1938年,黃K金、隱秘式鑲嵌紅寶石。
▲Ludo手鐲,1935年,黃K金,綠松石,黑色尖晶石,鑽石。
1930年代期間,梵克雅寶融入創新隱密式鑲嵌工藝的Minaudière™百寶匣、靈感來自高級訂製服的首款Ludo手鐲於1934年問世,奠定諸多至今仍被譽為經典之作的基礎。
1940年代
▲Peony胸針,1937年,鉑金、黃K金、隱秘式鑲嵌紅寶石、鑽石,曾為埃及公主雅莎(Faiza)殿下珍藏。
▲Passe-Partour可轉換珠寶,1939年,黃K金、藍寶石、紅寶石、鑽石。
Mystery Set隱密式鑲嵌和可轉換的Passe Partout珠寶作品確立了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於1930年代的風格。
1940-1950年代
▲Spanish ballerina胸針,1941年,鉑金、黃K金、紅寶石、祖母綠、鑽石。
▲Bouquet胸針,1940年,黃K金、藍寶石、紅寶石,鑽石。
▲Dentelle胸針,1947年,黃K金、鉑金、玫瑰金、鑽石。
梵克雅寶知名芭蕾舞伶胸針便是1940年代在美國的創作;同一時期,以自然花草為靈感的風格也逐漸成熟。
1950-1960年代
▲可轉換成手鍊的Zip項鍊,1954年,鉑金、黃K金、紅寶石、鑽石。
▲Tissu Sergé胸針,1951年,黃K金、鉑金、玫瑰金、鑽石。
▲Pic Vert胸針,1950年,黃K金、鉑金、祖母綠(俄羅斯)、鑽石、紅寶石。
這一時期高級訂製服的設計風格更融入於梵克雅寶的作品中,前衛的Zip項鍊完成問世,掀開Zip的經典傳奇序幕。同時,更俏皮逗趣的動物造型也出現在La Boutique系列中;將織物紋路與紐繩的結構融入金線作品的技巧也成熟蓬勃。
1960-1970年代
▲戒指,1968年,黃K金、白K金、珊瑚、鑽石。
▲Perruche胸針,1962年,黃K金、白K金、藍寶石、綠松石、紅寶石。
▲Ramure胸針,1963年,黃K金、鉑金、白K金、玫瑰金、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
這一時期梵克雅寶最鮮明的特色在於特殊造型線條與彩色寶石的結合,從寶石到動物造型都大量採用來自東風的異國風情,充滿豐沛活力與創作力。
1970-1980年代
▲Bird胸針和吊墜,1971-1972 年,黃K金、祖母綠、藍寶石、白鑽和黃鑽,此黃鑽曾為波蘭著名歌劇演唱家Ganna Walska所擁有。
▲Sèvres 項鍊,1972 年,黃K金、鑽石。
▲Tête de cheval 墜飾(可做胸針),1972 年,黃K金、白K金。
1970年代,嬉皮運動使異域風情再度盛興,黃K金長項鍊、寶石和色彩的大膽混搭,各方文化對梵克雅寶設計的影響力顯而易見。這期間仿伊特拉斯坎文明及希臘藝術的黃K金質感或以黃K金打造的珠寶作品夠是大獲成功。
1980年代
▲Bergère戒指,1985年,黃K金、珊瑚、鑽石。
▲Marqueterie胸針,1985年,黃K金、白K金、孔雀石、青金石、珊瑚、鑽石。
▲Cheval胸針,約1994年,黃K金、黃白K金、玫瑰金、祖母綠。
1980年代被稱為歷經二戰後的輝煌三十年(Trente Glorieuses),梵克雅寶在珠寶設計上重現簡約與含蓄的風格,並以幾何圖案搭配不同材質著稱。